《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高等教育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容量大,是中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本课程在我校“以文化人、厚重基础、注重传承、勇于创新”办学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中开展全方位、多元化、广覆盖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将中医经典、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之中,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由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转型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的大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总体教学设计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的总体教学设计充分凝练中医学蕴含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根据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效果如何等问题展开设计。①在教育教学目的方面,主要是通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医学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信、主动传承等信念。②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方面,重在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包括唯物辩证法、创新思维和精神、敬业精神、学术道德等融入教学内容中。③在教学策略与方法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作为重点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着重自我体验和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渐入佳境,体悟人生观、价值观及生命观、职业观。④在教学评价与反馈方面,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包括道德情操、职业操守、健全的心智等。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
(一)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某个知识点,从中找出符合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如在绪论的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繁体竖写方式抄写“大医精诚”“医非人人可学论”等中医经典名篇,帮助学生认识与使用古代文字,逐步熟悉中医经典书籍;通过撰写文章“我的大学我的中医梦”,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中医的初心与理想。在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教学中,通过解读太极图的奥妙,使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学中蕴含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在精气血津液神的学习中以翻转课堂的教学为主,指导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课内交流分享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献检索、思辨等能力。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为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主要采用了案例式、讨论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①案例式教学法:以中医名医名家的真实病案为例,让学生不仅从中学习到大医的精湛医术,更能感受到中医人的仁心仁术。②讨论式教学法:课程思政设计要本着以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情感性、体验性为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既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可以锻炼其团队合作能力。③体验式教学法: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医院或中鲁医院进行临床跟诊或见习,参观学校博物馆、学校九大元老石像,以及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参加游园识药、采认识中医,晨起练习太极拳,咏诵中医经典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至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课程内外,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体会红色教育,提高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仁爱之心和思想觉悟。
(三)多维度的课程评价
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既要关注近期效果,也关注长远效果。本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具体体现在考勤、日常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撰写心得体会以及期末考试等方面。通过上述考核和成绩评定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近期发展和学业理想、学业价值等远期效果做出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