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提示: 网站导航组件在当前页面和配置下,没有获得可显示的导航项。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程思政 >> 示范项目 >> 正文

《眼病学》

2021-05-15  点击:[]


一、课程负责人

1.负责人简介

毕宏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岐黄学者,山东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专家顾问,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专家、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客座教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专家。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眼科与视光医学院院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山东省眼病防治研究院院长。国家眼视光学一流专业负责人。主讲本科生课程《眼病学》、《屈光手术学》;研究生课程《西医眼科学研究》、《眼科学临床研究进展》。

2.负责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和理论研究

承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专项,建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援青”“援疆”,携手海北打造青海首家公立眼病专科医院—鲁青眼科中心,并积极利用基地开展实践育人工作,带领眼视光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白内障眼病筛查,到边远贫困地区免费救治白内障等眼病患者6万多人,用言传身教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所带领团队获批山东省干事创业好团队。

拓展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创建全国首家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眼视光学和眼视光医学专业,创立医科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培养了大量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眼视光人才,国际同行高度赞誉,邀请赴纽约州立大学介绍中国医学人文精神。

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负责人积极投身于眼病防治事业,创建儿童近视防控三级防控新模式,服务600万学生,使防控区儿童视力不良率显著下降,得到国家教育部和国内外同道的充分肯定。

3.负责人获得教学奖励等方面的情况

《眼病学》获批山东省一流课程,出版《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学》等专著和国家级教材7部,主持省部级教学研究课题3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3次、山东省研究生优秀创新成果奖指导教师2次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指导教师称号。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5项,发表SCI及国家核心论文100多篇。

二、教学团队情况

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挖掘梳理常见眼病相关的思政元素,根据教学内容,将思政元素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增强学生参与防盲、治盲,维护眼健康的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及人道主义责任感。团队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省级奖项3项以及“金讲台”工程优质课程,《眼病学》课程获批2020年山东省一流课程,《眼病学》教学研究创新团队获校级2017年教学改革优秀团队。团队成员荣获2019年山东中医药大学“师德标兵”称号,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案例三等奖,荣获2020年度山东中医药大学“京鲁杯”课程思政比赛优秀奖。

三、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

(1)建立“思政元素”案例库,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根据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每种眼病的思政元素作为课程案例,如基于科学家故事的、伦理的、人文的,将思政元素渗透于教学内容中。

(2)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阶段”参与式教学活动,将课程思政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课前阶段:通过学习通发布和每节内容相关的思政案例,可以为人物典故,科学家事例或与人物事例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讨论区发表见解、提问题,教师可在线随时查看学生的反馈,并参与讨论。例如在学习这门课程的第一章节绪论时,通过学习通上传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眼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眼科专家纪录片,老一辈眼科学家相继从国外学成归来,带来先进的设备和理念,于中国不少城市开办眼科专科,为中国现代眼科学开辟了先河。同学们通过纪录片了解并领悟科学家的平凡与伟大,体现我国医学工作者为人民健康不断探索进步的敬业精神。学生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中深受启发,认识到应该勇于质疑,抓住机会,不断创新。

课程讲授: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采用启发式、小组讨论等讲授新课,学生按照给出的病例资料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做好要点记录。圆桌形的设置,促进学生展开讨论。涉及到的疾病案例,深入挖掘案例所涉及到的思政要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讲解沙眼时介绍致病原因沙眼衣原体,由我国汤飞凡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来,沙眼病毒接种在自己的眼里,结果引起典型的沙眼症状与病变,随后又从自己眼里分离出这株病毒,得到世界医学界的承认,被誉为“汤氏病毒”。汤飞凡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同学们听到此事例热血沸腾,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课后反思:联系上课内容,通过学习通布置思考题、论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文献。例如学生在学习角膜病后,了解著名歌手姚贝娜捐献角膜的事迹,内心充满感动,学生查阅大量关于角膜捐赠的资料并相互科普。学生随时随地查看教师上传的案例和视频,并在讨论区与教师讨论互动,反思和总结学习中的不足。

(3)建立“理论教学+临床见习+科研见习+社会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典型眼病理论学习后,分小组安排学生进行眼病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的见习,通过近距离接触及参与患者被治愈的过程,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提升医学生的医德认知水平。同时充分利用眼科知识竞赛、创新创业创意竞赛、“近视防控”、“眼病筛查”、“三下乡”教育实习等实践机会,渗透课程思政内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将眼健康相关保健知识带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们,用生动的视频、版画等开展生命观教育。通过第二课堂,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所学知识,也使其对人文关怀及社会奉献精神有更深层次的感悟。



上一条:《药用植物学》
下一条:《伤寒论选读》

关闭

copyright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
邮编:250355 | 鲁ICP备05002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