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保证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升课程竞争力,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并参考《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特色鲜明,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评审指标和评审内容,尽可能涵盖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
4.对精品课程评审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审以百分制记分,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价级别系数,A、B、C、D分别为1.0、0.75、0.5、0.25,Mi是各评审项目的权重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 | | | | | |
| | | |
| | |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曾获各级各等教学优秀奖励和表彰
| | | | | | |
| 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和教学成果;科研活动和科研成果
| 教学思想活跃,积极从事教研活动,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各级各等教学成果奖励,并能将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取得各级各等科研奖励,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
| | | | | | |
| | 团队成员协作精神好,具有奉献精神;具有合理的相关学缘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其他教学辅助人员
| | | | | | |
| | 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开展传帮带活动,并取得实际效果;定期组织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开展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和经验交流,无教学事故
| | | | | | |
| | | 课程内容体现一定的基础性与先进性;与相关课程内容衔接处理得当;教学内容信息量大;能及时把教学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 | | | | | |
| |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有机结合,根据教学需要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 | | | | | |
| | 设计出的各类实践活动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已有显著成效。
| | | | | | |
| | | 有符合课程基本要求的内容先进、形式规范的教学大纲、教案等各种教学资料;教学用各种图片、实物等辅助用具较为齐全和规范
| | | | | | |
| |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并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其它相关文献参考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
| | | | | | |
| | 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并拥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有实习基地支持
| | | | | | |
| |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达到上网要求;制作了系列教学用软件或电子资料,且已用于教学,效果较好
| | | | | | |
| | | 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运用科学考试方法、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 | | | | | |
| | 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在精简授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 | | | | | |
| | | | | | | | | |
| | 有校内外同行专家推荐,评价证明材料真实可靠,有良好声誉(根据申报表3-5和4-2中所列材料评审)
| | | | | | |
| |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评价结果优良(根据申报表3-5中所列材料)
| | | | | | |
| | 富有激情、教态自然、声音清晰;课堂教学组织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
| | | | | | |
| | | | | | | |
| |